首页 > 电商新闻 > B2B服务创企和B2C产品创企间的四大差异

B2B服务创企和B2C产品创企间的四大差异

优社摘要:本文作者Varun Gupta是一位连续企业家。他第一次创办IndiaKhelo(致力于促进印度体育文化的发展)失败了,但第二次成功创办Decision Point Pvt. Ltd。现在,他正在着手自己的第三家公司,旨在改变印度人存钱和理财的方式

编者注:本文作者Varun Gupta是一位连续企业家。他第一次创办IndiaKhelo(致力于促进印度体育文化的发展)失败了,但第二次成功创办Decision Point Pvt. Ltd。现在,他正在着手自己的第三家公司,旨在改变印度人存钱和理财的方式。

2009年,我与别人共同创办了一家产品公司。最开始,我们的团队只有两个人,后来慢慢发展成了20个人,其中有四个成了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可惜好景不长,一年半后,由于我们没有找到一个可行的盈利模式,公司停止了运作。

那时,我们具备成为一家成功企业所需的所有条件:优秀的团队、有待开发的广阔市场、大胆的创业点子和有效的分析技术。可就算如此,我们还是失败了。

后来,我在2012年1月又与别人共同创办了一家服务型创企,专注于公司运营和市场营销分析。这家创企发展的很不错:在三年半里,公司成长率翻倍增长、团队成员基本都来自一流大学,而且有一小组至少15位成员专为印度和东亚客户提供服务。

随着公司的发展逐步稳定,我开始不满于当前的安逸生活。在休假期间,我又着手创办一家产品型公司,但这次我是想“以分析学为背景,采用数字化方式让人们高效存钱”。

这次尝试是对我勇气和毅力的考验。对于一个经验尚浅、知识面不广的人来说,创业就是一次哲学之旅,从中能学到很多东西。兜兜转转,我又回到了自己当初失败的领域——产品创企。就我自己这几段创业经历来看,我希望年轻的企业家在创办公司前能清楚的了解到服务创企和产品创企之间的四大理念差异:

1、耐心 VS 异于常人的耐心

初创公司的创始人在管理公司运作时要十分耐心,而产品创企的创始人不仅要有耐心,还要让自己的耐心实现个性化。服务行业靠服务赚取收入,并根据客户的反馈意见来提高自己的服务质量,从而保证公司的持续发展。通常情况下,服务都是一对一的,当你与客户之间的关系处于稳定状态时,你也就只需对一位客户有耐心。

但是产品行业就不一样了,你要知道墨菲定律在这个行业很流行!因此,你需要花大量的时间来生产产品、进军目标市场、收集整理用户们的各种意见。此外,服务行业每次的成果交付对象是一两位客户,而产品行业则是直接面对成千上万的用户。如果你没有异于常人的耐心,根本难以维持公司的正常发展运营。

2、人才 VS 全才

通常情况下,服务创企的创始人都精通某一服务领域,比如搜索引擎优化服务、分析服务。如果他们想提供多元化服务,就需在自己的投资组合中加入具有相似目标的服务类型。举个例子,一家搜索引擎优化服务提供商可以涉及数字营销服务,但他若真的想为客户提供此项服务就比较困难了,除非该公司有创始人或重要员工擅长这一领域。

产品创企则不一样,它需要自己的创始人对每个领域都有所了解,而且还要精通其中几个领域——这在公司早期发展阶段尤为重要。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招聘某一领域的优秀人才,你就只能自己学习这些知识了。

举例来说,一位优秀的UI/UX设计师每小时收费60-70美元,而他至少需工作100个小时。所以,要么花钱请专家,要么自学Google Material Design。在整个创业过程中,你都需要做不少这类的选择。

3、“好脾气” VS “倔脾气”

服务创企的创始人要想维持良好的客户关系,要先学会做一位好的听众,灵活采纳客户的意见,并在未来把这些意见融入到服务中。没错,就算有时候不同意这些改变,你也必须要放弃自己的观点。

而同样的情况,产品创企的创始人采取的方法就不那么顺从客户了!他们的确要有耐心,学会成为一名合格的听众,接受人们的各种反馈。然后,他们依旧按照自己想法来做——当然,这需要提前征得股东们的同意。

4、风险 VS 回报

要想创业就必须要面临各类风险,但风险又分为“可预估的风险”和“愚蠢的风险”。服务创企面临的风险一般是“可预估的风险”,因为你可以很快地了解到客户对你产品的反馈,并据此进行调整以符合他们的期望。通常情况下,服务创企可获得多个业务机会;而产品创企能得到一个业务机会就已经很幸运了。

也许你会想,我可以先推出某款产品,再根据每位客户的反馈对其进行调整。但你要知道一款产品的可调整幅度是非常小的(最多也就10%-20%),而且这样做的风险很大。要是一开始的生产前提就错了后面该怎么办呢?产品创企的创始人们一直饱受这个问题的折磨,因为没有人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没有人能完全准确地猜到什么才是消费者真正想要的东西。

话虽如此,可服务创企和产品创企的回报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许多服务创企的确有能力将自己的公司扩大到一定的规模,但无法和产品创企相提并论。就拿印度的公司来说,大规模的产品创企有Flipkart、Ola、Zomato和Practo,相比之下,大规模的服务创企却非常少,通常都只是个例,比如Mu Sigma。

成功创业没有任何准则可循。许多才华横溢的人已经尝遍了各种艰辛,可成功者终究是少数。在我看来,年轻的企业家们应先从服务行业开始,学会该如何管理公司,之后再给自己制定更高的目标,进入产品生产领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之后,做起事来就容易多了,可以为成功增加筹码。

我相信,只有更好的理解服务创企和产品创企之间的差异,才能更明智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创业类型,从容地面对每天的工作压力。

本文来自猎云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ieyunwang.com/archives/184821

(版权申明:我们尊重每一位原创作者的心血,如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与我们联系,我们第一时间核实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