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4年,天猫国际就开始使用保税备货、海外直采的模式发展跨境业务;而京东全球购、蜜芽电商玩家也不断扩大保税仓的建设,纷纷在重庆添置新仓。相比直邮,保税模式有着供应链门槛低、配送时间短、用户体验好等优点。通过保税备货模式,一大批新兴电商企业迅速进入跨境市场,这是行业的草莽时期。
保税备货模式下的电商崛起迅速,传统进口贸易却遭受了巨大冲击。在这种大环境下,新的跨境电商税改、正面清单等政策呼之欲出,分分钟要“革”保税备货的命。
其实,即便在红利政策不变的前提下,保税备货模式本身还是有很多问题的,例如:
1.商检政策的不稳定性导致SKU能进入中国市场的体量、效率是有限的;
2.保税备货模式有着高资本成本,并且受汇率影响,如果人民币连续贬值,采购的成本价就会上涨,而售价却无法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亏损;
3.保税备货模式下环节多重,容易搀杂假货、尾货,不能保证产品流转的连贯和封闭性。
事实上,随着消费升级,中国消费者早已经不满足于购买爆款,如化妆品、母婴产品,而是转向追求更多非爆款、非标准的商品,如服饰、鞋、包、奢侈品等。这种SKU的弹性化和个性化也对跨境电商提出了考验:如何通过改善供应链端提高满足C端需求的能力?
如今,C端消费者已经呈现这种变化了:
电商向左还是右?
“4?8”新政当然是一道分水岭。在新政面前,跨境电商玩家们大致分为两派:
第一派,保税备货派。
根据国家提出的一般贸易通关单的要求进行准备,把那些难以符合、暂时不符合国内保税仓要求的SKU全部通过设置海外仓的方式备货。这类玩家有京东全球购、蜜芽、唯品会等。
而对于中小跨界电商企业而言,这种成本大、资源门槛高的方式他们“高攀不起”,只能利用现有的海外仓,从而导致“洛阳纸贵”,例如香港仓的租金价格一下子上涨了3到5成。
标 签: 跨境电商